近日,"学而思网校"APP因存在低俗视频、教唆早恋内容等突出问题,被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网站负责人,并责令限期整改,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加强内容审核,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作为线上教育的龙头企业,学而思网校已经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去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检查发现问题的互联网企业名单》显示,学而思网校因"未公示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和"未提供账号注销服务"而被工信部责令整改。
再往前看,2018年北京学而思曾因为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的教育、培训广告,被罚款10万元。曾因出版、传播含有第二十四条所述禁止内容的网络出版物被行政处罚,罚款人民币6000元。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而思网校频频陷入处罚、整改的境地呢?
内容审查监管力度不足
本次遭网信办点名整改时间,据学而思网校方面回应称,事情发生在今年的5月份,涉事视频为用户自行上传,学而思方面接到家长反馈后第一时间就已将视频删除,并进行了自查。该事件也反映出了平台在内容审查方面的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学而思网校之前的审核机制,出于运营成本的考虑,并未有人工审核机制,很多机构形同虚设,并不是特别重视(内容上传)这一块,所以产生了允许家长随意上传且直接发布内容的大漏洞。
据了解,"学而思网校"目前已配合主管部门进行了严格自查,并加强了审核机制,相关的处理措施也向主管部门递交了说明,目前用户上传内容须通过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
自查后已无不良内容,目前用户上传内容须通过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并且只能自己可见,杜绝类似事情发生,截至目前,国家网信办和北京市教委未反馈有新的问题或投诉。
市场反应能力差
除了自身的审查机构存在漏洞外,学而思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的市场反应能力也垄待加强。
就在去年5月份,"封杀"学而思事件,在教培圈闹得沸沸扬扬,成都市教育局携旗下5个区教育局,甚至联动消防部门,集中力量让学而思培训机构的9个教学点整改,停止招生或者教学。
但是学而思方面却迟迟未做任何反应,不管外界怎么唱衰自己,学而思依然我行我素。处罚第二天(5月13日),教学点依然上课, 直到两个星期后才发一份类似于检讨书的公告。
在2017年的"新东方怒怂学而思事件"中,学而思表现出来的公关能力也同样让人堪忧。在面对新东方发布的几张大字报直至学而思挖新东方墙角时,学而思一直没有回应。大家预期中的两大巨头互撕的局面也就一直没有出现。
等来等去,最后也只等到了大字报的回应,然而,在海报中,对于新东方所说的"学而思公然用公司总机给新东方优能的老师打挖人电话"一事,学而思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用了一个"背锅"的字眼含糊带过。
据内部人士解释说,像这样的事情需要层层汇报,等最终拍板后不良影响已经无法消除了,所以业内津津乐道的学而思"中央集权体制"问题可见一斑。
而学而思分校校长的权力也在这一体制下受到严重削弱,不对招生、教学负责,很难对地方市场有一个快速的反应,在市场的发展难以占到先机。
口碑下降,网课质量堪忧
学而思一向奉行着"让学习更有效"的企业使命,如今却也难以让消费者们满意。据知乎、黑猫投诉等平台显示,学而思还存在着不退费、教学质量差、电话骚扰等问题。
作为一个教育平台,如若连自己的教学质量都不能保证,那还能拿什么与同行业进行竞争呢?难道要靠低俗视频博眼球出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青少年群体,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培训机构不能因为青少年群体甄别能力较弱、易受诱惑,将他们视作最易上手的流量,最易牟利的对象。
而教育培训类机构学而思,其定义不仅仅是商业公司,更带有教育属性,理应要守住商业和教育的双重底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整改,学而思若想拥有美好的未来,真的好好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