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出行巨头Grab周四以特殊目的收购(SPAC)的方式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并成为有史以来完成SPAC合并上市的最大公司,上市前估值400亿美元,不过交易首日,Grab股价暴跌超过20%。
虽然被视为“东南亚的滴滴”,但Grab是一个功能远比滴滴出行强大的“超级App”。通过其应用可以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数字服务,包括交通出行、食品配送、酒店预订、网上银行、移动支付和保险服务等。它在东南亚的八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个城市开展服务,用户规模达1.87亿。
不过东南亚出行行业受到疫情打击,Grab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滑9%,净亏损从6.21亿美元增至9.88亿美元。
尽管尚未盈利,但Grab投资阵容豪华,早期投资者包括软银和中国的滴滴出行,这两家公司早在2014年就投资了Grab,也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此前,Grab已经从软银、滴滴出行和Uber等公司筹集了约120亿美元的融资,其他的投资人还有高瓴资本、GGV、现代汽车、微软、平安资本、丰田汽车等。
贝恩公司东南亚私募业务负责人乌斯曼·阿赫塔尔(Usman Akhtar)表示:“这个巨大的市场不仅值得初创企业关注,而且全球的投资者也都开始关注东南亚的投资机会。”
Grab上市后,公司联合创始人CEO Anthony Tan仍然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他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Tan Hooi Ling以及公司总裁Ming Maa控制着公司60.4%的投票权,不过他们的股权占比降至3.3%。
“我们不认为增长和盈利能力是相矛盾的。”Anthony Tan表示,“我们在一个市场机会巨大、垂直领域渗透率都仍然较低的市场中运营,我相信我们拥有成本领先优势。”
分析人士认为,与Uber、Lyft等出行公司一样,Grab上市后将会致力于盈亏平衡。星展银行高级副总裁萨欣·米塔尔(Sachin Mittal)表示,亏损是企业加大市场扩张、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一种表现,这可以帮助企业占据更多市场,扩大规模效应并降低运营成本。
除了出行领域,目前Grab正在加大金融服务领域的投入,金融服务的增速正超过打车业务,并有望成为Grab下一个最大的收入来源。米塔尔认为,该公司尚未证明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短期内金融业务可能仍是高增长、烧钱的业务,上市后的资金将会用于发展金融科技。
Grab上市后的暴跌也反映了市场对于SPAC上市的顾虑,目前行业正在继续克服监管挑战。在美国SPAC上市发行量创下8个月的纪录高位后,今年9月开始显著回落。不过根据研究机构SPAC Insider的数据,今年10月份的SPAC新交易数量又开始回升,达到9月份的近两倍,也高于去年同期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