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9日,北京市召开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执法检查报告指出,《条例》得到有效实施,3年过渡期结束以来,北京市共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53.9万起,扣车2.2万辆,230万辆超标车基本“清零”。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虽然市场销售端规范了,但在用车中出现的非法改装、抢红灯、随意变道等现象仍是一大问题,特别是外卖、快递行业。据此,相关部门下一步将继续紧盯车辆合规销售、充电、快递外卖行业用车以及常见违法行为查处,加强对非机动车的日常使用监管。有专家分析认为,在引导外卖、快递等行业用车中,可以引导平台发挥作用,从而对交通问题进行规范。
230万超标车基本“清零”
通过此次执法检查摸清了超标车辆底数。针对超标电动自行车,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制定《过渡期登记和通行管理办法》,对超标车辆开发临牌核发平台,在全市设置223处核发站点,申领期内累计核发临时标识230万副。
“230万辆超标车基本‘清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摸清底数后,北京市相关部门积极引导超标车辆退出市场。来自北京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北京已有800多家门店开展车辆以旧换新,累计置换32.3万辆电动自行车。
此前,针对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大量超标电动车流入市场、非法上路问题,2018年9月2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条例》,明确了超标电动自行车过渡期淘汰等制度设计,将超标车辆治理纳入法治轨道。
对于超标电动自行车的危害,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道,“超标电动自行车存在很多隐患。首先,超标车本身电池不合规或老化,容易产生火灾。其次,操控性能比较差,容易出交通事故。因此,推进超标车辆尽快清零非常有必要”。
门店难觅“非国标”
在引导超标车辆退出市场的同时,针对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生产销售、维修改装、充电使用等全链条的监管措施也在持续加强。
随着日常监管力度日益强化,市场合规的销售格局也逐步形成。
《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严格《北京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目录》审核,动态删除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强制性认证证书注销等相关车型2178款。抽检线上线下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产品884组,发现不合格产品159组。依法查处销售不合格产品、拼改装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357件,查扣违法电动自行车4199辆,罚款655万余元。
据介绍,为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势头,北京市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控的实施方案》。针对充电难题,目前北京全市已建成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接口68.53万个。同时,开展电动自行车“一车一池一码”试点,落实车辆电池全过程跟踪管控、闭环管理,破解了违规充电和非法改装的管控难题。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了城区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专卖店,并未发现销售超标电动自行车的现象。
“现在不让调速了,我这不能调”。在丰台区角门路附近,一家销售电动自行车门店的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几年前这里有不少电动自动车专卖店,销售各式老年人代步车、电动自行车,可以根据需求调速、增加电池容量。现在门店数量虽然少了,但都是主流品牌专卖店了。”家住附近的姜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说。
当北京商报记者在东城区青年沟路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询问是否可以调速时,店内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卖的都是国标车,不能调速,电池盒尺寸也是固定,一车对应一电池。”
用车
虽然市场销售端规范了,但道路上仍有部分超标电动车在行驶,同时,外卖员抢红灯、随意变道、逆行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超标电动自行车逐步退出市场后,非机动车的日常使用管理成为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此,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日常使用监管。数据显示,过渡期结束以来,北京市共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53.9万起,扣车2.2万辆。
“对于非机动车乱停放、闯红灯等不守规矩的行为,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光靠社区管不灵。”家住朝阳区花家地南里社区的居民李佳月吐槽道。
针对非机动车的日常使用管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所长陆小成建议:“在对改装、抢红灯、随意变道等行为作出进行明确惩罚后,还应发挥市民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协同治理的合力。”
在对外卖这一电动自行车重点行业的用车指导上,王鹏建议,可以引导发挥平台作用。“平台可以将外卖员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纳入综合考评和考核评价里,从而对交通问题进行规范。”陆小成则建议加快研究更加安全、科学、文明的外卖员送货时间规定。
此外,有专家也表示,部分用车人群对高车速、长续航等需求强烈,在购买后进行改装且隐蔽性强,调查取证困难,这在销售端也是难以完全规制的,还需进一步加大监管。